我的第4篇讀後感 :

這本書是我在隨意逛"金石堂書店"時發現的, 作者是51年次的福建人, 上海交大畢業後赴美留學, 先後取得機械工程及國際金融碩士的學位, 自稱在華爾街已有12年的炒股經驗 (本書台灣版於2011年5月上市, 原書則在1999年即已在大陸出版), 其中最近七年更是專職的投資人, 自負盈虧全心投入. 作者在成為專職投資人前, 曾養過牛、種過田、擔任過機械工程師、報社記者、餐廳跑堂、證券分析師、貸款專員及房地產經紀人等工作, 這段經歷是最吸引我想要閱讀本書的原因, 我一直在納悶要如何做個專職的投資人? 這樣的工作模式可以像上班族一樣維持起碼的養家糊口嗎? 還是真的能為自己創造富裕的生活? 作者是如何成功的轉變? 深深吸引我欲一探究竟.

本書在大陸出版已十餘年, 被號稱為炒股經典, 作者出書的目的是看到中國興起的炒股熱, 欲藉此分享自身的經驗給中國股民. 在本書台灣版由財經作家王力群先生撰寫的"導讀"文中, 評斷本書是一本寫出股市贏家真相的好書, 還直言坊間媒體所報導的股市傳奇, 少有真實者. 哈! 或許王先生所言為是, 但就像每位股市名嘴在大談股市時都會先否定他人, 然後再強調自己的預測是如何如何地神準般, 當下, 那幅 "老師在講, 你有沒有在聽呀?" 的投顧老師丟筆的經典畫面又莞薾地在我腦海浮現.

我認為作者最具勵志性的一句話就是他將股票投資視為不求人的一技之長, 這樣的骨氣是令人欽佩的, 也說明專職投資人是一份操之在己、可長可久的工作.

作者在選股上重視從基本面入手, 再靠技術分析進出, 看來就是用箱型K線法決定賣賣點, 這個部分在李泰興先生的"箱型賺錢法"一書中有更完整的介紹, 因我已研究過, 所以可認同作者的操作方式基本上是可行的.

作者也分享了他過去炒股花了六年歷經的四個階段 :

1.蠻幹階段: 道聽途說亂買, 絕不停損, 有小賺就賣.

2.摸索階段: 大量閱讀炒股書, 嘗試用各種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進行買賣, 願意停損, 玩期貨, 賠了前一階段小賺的錢, 也虧了一些老本.

3.體驗風險階段: 常虧大錢, 終於體會出什麼是風險, 也因此有了可行的炒股計畫.

4.久賭必贏階段: 對賺與賠已無情緒上的起伏, 只冷靜等待最佳時機才進出.

作者在書中傳神地描述了他炒股的歷程, 相信對已可在股市穩定獲利的投資人多能心領神會, 當然這四個階段不是每個人都會如遵循SOP般地發生, 但有了前輩分享的經驗, 便有助自己避免重蹈覆轍.

作者認為炒股是一門藝術, 與"投資金律"作者伯恩斯坦認為投資是一門科學的觀念迥異, 我比較認同股市投資是種藝術, 因為心理因素實在影響股市太深, 再加上處處有人為刻意的操縱盤勢, 我很難相信會有準確預測市場走向的科學工具, 希望有, 這樣大家可以一起來發財.  此外, 作者認為價格的變動不是隨機的, 這又與伯恩斯坦強調市場價格的變化完全是隨機的看法不一樣, 作者是以技術面的角度, 認為可以利用箱型K線法, 判斷價量間的規律性, 以找到獲利的進出點, 當然這個方法無法確保百分百的準度, 但倒部分支持了作者的論點.

本書其他部分作者也提供了許多縱橫股市間的重要觀念, 諸如要分散風險, 別頻繁交易, 不要向下攤平等論點, 都是新手一定要知道的, 老手則不妨瀏覽即可或直接略過.

作者也特別介紹了"南海泡沫"的經典案例, 讓我見識到了現在許多公司各自聯合主力、媒體甚至政府一起編織公司的夢幻前景, 以誘使散戶爭相共築股價泡沫的鼻祖, 如何在18世紀就在玩弄這種詐財的騙局, 這也提醒了我在股市投資時, 也要不忘熟知金融史.


金牛對本書的閱讀態度:

<:不值得一讀, : 瀏覽即可, : 需要精讀, : 重讀再三, : 足堪經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